我的兄弟欧阳询,最新章节,风山姜米糖 精彩免费下载,欧阳询虞世南李世民

时间:2021-09-01 22:43 /都市言情 / 编辑:六王爷
主人公叫欧阳询,渊哥,李世民的小说是《我的兄弟欧阳询》,这本小说的作者是风山姜米糖写的一本机智、同人美文、穿越风格的小说,内容主要讲述:用现在的话说,其实在“给事中”这个岗位上,渊个就发现我这个兄ँ...
《我的兄弟欧阳询》精彩预览

用现在的话说,其实在“给事中”这个岗位上,渊就发现我这个兄是个典型的“专业序列部”。专业能一骑绝尘,还特别愿意钻,但是你要让他与人沟通,无论是向上与领导沟通还是向下带团队,那都是要他命,更不要说跨部门沟通了,那是要他老命。

对这种人来说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你很难给他安排直属领导,因为这种人看人只看专业能,可是世上又没有几个人能超过他的专业能,也就很少有人能让他气的,所以直属领导一般就很难管这种人。

你们现在不要觉得史书上渊的存在小,就觉得渊平庸,其实渊领导,在选人用人方面也看得很准。

当时我兄在短暂的“给事中”的岗位上,两件事做得非常

一件就是我之说过的铸“开元通”钱,这个钱很就铸造出来了,在他的严密监督下,铸造的质量非常好,比以往朝代的钱币都要好,绝对代表了大唐的盛世景象。

而这个钱币还有一个小传说,因为这个钱币的背面是空没有印文字的,却有一个小小的月牙形状,世传说是当时欧阳询呈钱币的蜡样给皇帝的时候,文德皇不小心碰到了留下的指甲印,他不敢改,就留在那边直接铸钱了。

我证明,这个传说完全是子虚乌有。皇的手没那么欠,我兄子也没这么面。其实那个月牙是他设计的一个标志,有简单的注明铸币的批次和防伪的小作用。

哦,对了,当时因为李世民功勋大,这渊还专门批准李世民自己造三炉钱,就是我不给你奖金了,我给你印钞机,你自己印的意思。我兄当时也反对,渊也没听。

另外做的好的一件事情,就是渊让我兄“兼修陈史”,就是修那个把他不过气来的政权的历史。一般来说,在这个朝廷受挫的人在编写历史的时候多少会加上一点个人的彩,即使你本意并非想歪曲历史。

但是我这兄做得极其认真,冷静,客观。撰史必引经据典,皆有出处,记录有差别的必定认真比对分析更加理的史实,撰写的时候还要把自己的参考的材料都附上,标注上“我据这些分析这个事情是这个样儿的,材料都在这,你们自己看”。

陈宣帝杀他全家,他也没多说人家不好,我爹救他小命他也没说我爹多好。

这就让渊看出来他是个编史书的好材料,也是之把他调去了“修文馆”做学士的契机。

“修文馆”是门下省当时成立了一个新部门,那个时候朝廷之中缺人才,一般博学擅书文的要在朝廷里点政治,然兼职修点史书写点文章,我兄堑辫是如此,“兼修陈史”,就是“兼职修陈史”。

可是这次,渊算是对我这兄了解透了,直接挂“修文馆学士”,你去那专职牵头这事儿吧,其他事儿都不与你相了。等于这状就是他目在修文馆做了“项目经理”,要编写个书,他负责这个书总纲、任务分块、项目推工作,其他在朝廷里“兼职”的人就接他这个分的活儿各自去写就完了。

直到让他这事儿,我这兄的情绪才好了不少,也不提辞官了,就安安稳稳地扎在“修文馆”里不出来了。

这个时候,唐朝已经平定了北方大部分地区,渊就想着我新钱币都发了,民生问题关注完了,我就要“大兴文治”了,所以修文馆内活儿不断。

一方面是修史,另外一方面官方花钱收购遗落在民间的书,来丰富修文馆的藏书,然馆内再把历代的文学作品修编成一本可查询的百科全书。

我兄就在这武德五年的时候,应诏主持修编这百科全书,做《艺文类聚》。当时他牵头当总编,下面的兼职成员可都不简单。

比如这里头就有我们太常寺当时我的上司令狐德棻,名字不重要,我也不会读,你们就当他令狐冲好了。反正就是个老学究,来还一直编书。

这里头还有陈叔达,就是杀我兄全家的陈宣帝的一个儿子,他俩还相处得好,互相切磋了一下文才之,简直一笑泯恩仇,不过来又翻脸了,这个以再说。

还有裴矩、赵弘智、袁朗,这些人就不介绍了,和我兄人生没啥集,都是能文擅史的人呗。

不过我要说,其实这个里面还有我,好歹我也是个太常寺少卿,不过我这小扑街就很悲催地在史书里面归到了“等人”里面,当然的确我的贡献也不大。

我们知要编这么个意儿的时候,就等着牵头人发项目度表发工作分块图了,结果等了三个月也没等来,不知他在搞什么。我去找他才发现他在大量阅读朝的类似的工书,什么晋挚虞的《文章流别》啦,南朝梁萧统的《昭明文选》呀,曹丕敕修的《皇览》和南朝梁徐勉领衔编修的《华林遍略》,总之都是这种大部头的书吧,跟字典似的,我打开来看两眼头就晕了,他就窝在修文馆的小屋子里生生看了三个月。

行呗,贤者光环闪瞎我眼呗。我见他这么认真地看书要转走,谁知这时他却把我住了。

“你说,你在什么情况下会看这种官方修的类书?”他问我。

我特别想回答我在什么时候都不会翻这种书,但是好歹为了我官方的形象,我昧着心做仔思考状,然回答他:“自然是自己要撰文之时,想要引经据典,会翻阅这文艺总集。”

“所以你想要看的是古文中人的修辞、遣词造句的方法?”他继续问

我心想难不是照着古人写的抄一段么,但是我回答他:“对,看看古人如何描述这类似的事物吧,获得点写作灵,也能引用一些。”

“如此,是要把类目分得更加清晰,才方查找……”他似乎在自言自语,尔又抬起头来问:“可若只是诗词文赋,为撰书查找所用,又如何能应圣上‘大兴文学、化百姓’之用呢?”

我就顺着他说:“百姓嘛,你跟他们直接讲理,不如说个故事什么的好接受吧。”

“那是要加入朝的‘史’、‘事’之文吗,这样无事翻阅的时候,也可以看一看文章,起到化之用?”他又在自言自语。

我看他又有点魔怔的样子,找了个借溜了。

这部《艺文类聚》现在还可以看到全篇,是三本比砖头还厚的书。

我这兄在书成之专门写了一个序,阐述了他编纂这本书的想法,也算是他作为一个文人留给世的一个遗产吧,不过写得可无趣了。

因为战,在古代很多书籍若不加以摘抄、整理,很就会散失,正是有《艺文类聚》这样的官方类书的存在,你们现在才能够看到不少古代人的文章与想法。而这之的朝代也很多以这本书为蓝本、或者参考,继续编攒自己的史书和类书。

我认为这是我兄继铸币之另外一个传世的非书法成就,当然,这也鲜有人知,毕竟现在大家都看小说,谁没事儿翻那大部头的工书去。

()

(26 / 40)
我的兄弟欧阳询

我的兄弟欧阳询

作者:风山姜米糖 类型:都市言情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